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在浙图“王伯敏著作专柜”与中国美术史邂逅
许多人年轻时读的第一本关于美术史的著作,是出自中国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昨天,王伯敏辞世一周年纪念日,王伯敏的子女和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将王老著作及相关书籍40多种,以及王老手书 读书是福 的匾额,一起捐献给浙江图书馆,今后,浙图将设立 王伯敏著作专柜 。 也许,你也会在这些书里,与先生来一番无声的交谈。 去年12月29日,王伯敏在杭州安详辞世,享年九十岁。 还记得先生去世前一年,接受钱江晚报采访,听力已经很弱,那次对话以 半笔谈 的方式完成。他说,很想去欧洲,可是去不了。他一生遍历名山大川,可就是不曾抵达欧洲。他说,那里有他青春飞扬之时,听徐悲鸿先生讲起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有他在画册中翻阅时,神往的佛罗伦萨雕刻与绘画。 其实,他还有一个遗愿:将一生撰著的著作在浙江图书馆上以专柜形式与读者见面。 可以说,在浙江图书馆里,王伯敏安放了自己的大半辈子人生。 比如,他和沙孟海先生的相识,便因为浙图而有了一个传奇般的开头。 王伯敏曾经回忆: 人与人的相识,确有一点缘分。 缘 是必然性中的偶发事件。我是1952年从温州调到浙江美术学院工作的,那时我住在外西湖的朱公祠,与省图书馆相邻,我常常去借书。凡借得图书,在借书人的签名卡上,几乎都有沙孟海签的名,说明沙先生都曾借阅过这些书。几个月过去,情况总是这样。这说明,在学术研究上,沙先生也是偏重这方面的。那时我年轻,产生要与沙先生熟识的念头。
不久之后,年轻的王伯敏,带着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的介绍信,拜访沙老。那是1952年的冬天,正式的约见就在浙江图书馆,70岁的张宗祥、52岁的沙孟海与29岁的王伯敏坐在一起,正是三代人。 而王伯敏先生留给孩子们的读书记忆里,最深刻的,也是浙江图书馆。 昨天,先生之子王小川说: 家父王老先生,一生与书茶结缘,喜一茶三书。一茶,是他老人家平时喜喝绿茶。他说,茶能养生,更能提神明目,对学习和工作很有帮助,三书,是他老人家一生的工作,就是读书、著书和书画。
王小川记得他小时候,父亲常常带着他去玩,去的最多的地方无非是两个,一是浙江图书馆,查阅资料,读书抄录;二是孤山的杨虎楼和文澜阁,也是浙江图书馆的古旧图书阅览室。年少的王小川一度以为,杭州的公共娱乐文化场所就是浙江图书馆,甚至连大学实习也选择了浙江图书馆。 昨天,王伯敏多部著作中所引用的资料,许多都来自浙江图书馆。 王小川说,浙江图书馆的 名人图书捐赠专柜 ,不仅仅是对图书作者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倡导读书、用书以及知识的创造。 记得2012年,专访王伯敏时,他说,30岁前他有很多爱好,喜欢读书、画画、弹琴,吹箫, 30岁时,我到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任教,决心研究中国美术史,时间算算用不转,只好把其他的都去掉。 他断了心爱的琴弦,从此将它挂于墙上, 我花不种,琴也不弹,我不会骑脚踏车、不会游泳、不会抽烟、不打牌,因为,我的时间都放在研究美术史里了。
自1950年至1999年的50年中,王伯敏编著的出版物计43种,发表论文近200篇,总字数在千万字以上,按照图书装订的本数计算,共70余本,堆起来,不亚于他1.65米的个子,是实实在在的著作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