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退出舞台玩资本 公司上市流产将登新三板
再度踏入国家大剧院时,一袭红衣的杨丽萍已经不仅是一名艺术家了,她有望带领自己的公司踏上资本的舞台,在杨丽萍看来,资本将成为她未来事业发展的新舞伴。 作为一名怀揣着艺术梦想的舞者,杨丽萍将自己的舞蹈跳出了剧场之外。2012年10月,拥有深厚资本市场经营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下称深创投)向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投资3000万元,并推动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走向资本市场。杨丽萍 当外界质疑杨丽萍的个人魅力将成为未来公司发展的掣肘之时,杨丽萍已全速开启多元化的步伐,并逐渐弱化自身形象,在舞台科技、艺人经纪、影视制作等多个领域都能见到这位孔雀王的身影。杨丽萍正尝试着利用商业运作的方式,为旗下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传承模式。资本生态 对于资本,杨丽萍并不排斥。她深知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若想持续创作出优质作品,就该接受资本的帮助,并以商业运作的方式将一位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艺术价值长久地留存、传承。 2000年后,杨丽萍离开了中央民族歌舞团,跳出体制内的杨丽萍开始接受市场的检验没有国家津贴、没有地方补助,更没有好心者的同情,只能自食其力。在2002年后,创作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的过程,让杨丽萍深感市场的残酷性。 在创作伊始,由于与投资人的主旨意向不统一,投资人临时撤资,让杨丽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为了顺利完成作品,她拿出自己的积蓄,典当了一部分房产,甚至要依靠接拍广告和各处走穴,才能将基本运营费用凑齐,每天过着空中飞人的生活往返各地吸金来支持作品创作。 终于,2003年《云南映象》在昆明会堂首次公演,此后便一发不可收,在全国各大城市及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演。直至今日,这部作品所到之处仍受到观众的追捧。 此番经历,让杨丽萍认识到资本对于文化作品的推动作用,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自己的作品,就必须要打好资本这张牌。 没有资本的支持,光靠艺术家的个人意志很难持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杨丽萍对《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坦言,艺术与资本并不对立,就像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物链一样,双方和谐共处才能创造出具有价值的作品。 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杨丽萍趁着《云南映象》大热,在2003年成立了云南映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经过一系列资产重组,公司改名为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当时的核心商业逻辑非常简单,就是让每个作品具备可商业化运营的基因,让文化长久地流传下去。 令杨丽萍意想不到的是,尽管自己乐意接受几近严苛的市场竞争,但经营一家公司比她想象的复杂很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经营者,不光要考虑具体的艺术作品创作,还要分心于企业的具体运营。 由于此前没有接触过商业层面的事务,杨丽萍在创业初期所面对的局面远远超出她的想象,大到公司成本、收益、风险预估,小到舞台道具租赁还是购买。一时间,杨丽萍对于公司的经营是既当爹又当妈,忙活得不亦乐乎。最佳拍档 在2013年的《孔雀》巡演结束后,杨丽萍正式退出一线舞台演出,转向另一个舞台资本市场。 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12年10月24日,整个国家大剧院座无虚席,这是杨丽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北京上演《孔雀》。同一天,深创投向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投资了3000万元,深创投作为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将帮助其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公司制度。 并不擅长商业运作的杨丽萍在公司创立初期便对公司管理颇为头疼,而且迟迟未能寻觅到合适的拍档,直到王焱武的出现。之前也有看过经理人,也尝试过去接洽,但并不合适。杨丽萍回忆起在遇到王焱武之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王焱武曾在瑞士银行担任特高资产管理部的执行董事,尽管是舞台艺术的门外汉,却是资本运作的高手,可以与杨丽萍形成业务上的互补。王焱武在2006年刚刚与杨丽萍接洽后只是出于交情来兼职,直到2012年,他才全面接手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的业务,出任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王焱武在兼职期间,便完成了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一步。2011年12月,云南省举办滇池泛亚股权投资高峰会,王焱武代表瑞士银行就国际投资策略进行演讲时,便提到了杨丽萍的公司,这引起了深创投西南大区负责人许翔的注意。 其中,王焱武对于商业运作的专业性,让许翔认为这是一个靠谱的公司,有别于传统的演艺明星或是文化名人所开设的经纪公司。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看完《云南映象》的演出并与杨丽萍接触之后,便决定投资。 深创投对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投资的3000万元中,1000万元由深创投与昆明当地创投引导基金合作的云南红土创投出资,1500万元由深创投集团总部出资,另外深创投的一位合伙人也跟投了500万元。 我来负责商业资本这块,杨老师负责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接受《21CBR》采访时,王焱武如此阐述自己与杨丽萍在公司内部的分工。 杨丽萍、王焱武、许翔三人组成董事局,商业上的事情通常先由许翔和王焱武商量好,王焱武再把问题简化成几点讲给杨丽萍听,分析各种选择的优劣,由杨丽萍做决策。 作为以投资传统制造业闻名的深创投破天荒投资文化产业,在当时引起业内哗然,因为根据投中集团的统计数据,2007年至今国内文化产业基金共发生88起投资案例,累计投资规模为51.68亿元,而仅有1笔IPO退出和2笔并购退出。 换言之,投资文化产业并不利于短期内资本退出。事实上,在与深创投牵手后,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曾两次在A股寻求上市机会。2012年10月,适逢IPO暂停及公司自身改制进程等原因,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A股IPO迟迟无果。2013年,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退而求其次,打算借壳连续亏损的ST天龙登陆A股。根据公开披露的重组预案,ST天龙拟采用发股购买资产方式,收购云南杨丽萍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杨丽萍等持有的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股权,但这一方案在今年流产。 几经波折之后,杨丽萍距离资本市场越来越近。7月29日,新三板正式接收了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挂牌的申请材料;8月1日,在新三板披露的最新一期《在审企业基本情况》中,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赫然在列,审查进度为待出具反馈意见。布局产业链 尽管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引入了风投,但距离杨丽萍所期待的建立健全现代公司制度,仍有一段距离。如何摆脱公司对于自己的绝对依赖,是杨丽萍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毕竟,基本财务数据已不再是业界所担心的重点。 2012年,该公司实现净利1000万元。2013年实现净利1400万元,增长达40%。截至2013年,杨丽萍文化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达5000万元。这组数据,完全满足创业板IPO要求的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等硬性指标。 公司不能只是依靠我个人,每一个成员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杨丽萍哪天不演出了,就运转不开了。杨丽萍深知,公司从成立初始就要面对去杨丽萍化。 更重要的是,整个市场对于精品演出作品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以《云南映象》为例,即便票价一路走高,但观众热情依旧不改,在个别城市的演出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孔雀》在昆明首演共演5场,加演2场,票价最高1680元,还是有很多人买不到票。王焱武意图用数据来向证明,公司未来的市场开拓空间有多大。对于艺术市场的发展空间,杨丽萍有着充分的信心,现在的观众已经可以为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消费,而票房也是体现一部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适应资本市场的需求,杨丽萍公司的业务类型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云南映象》、《孔雀》的巡演外,杨丽萍还在舞台科技、影视制作、剧场运营、演员经纪方面成立专门公司,毕竟老作品的营收严重依赖票房,营收模式的单一化难以让公司得到资本市场的真正认可。 如今,在《云南映象》里,曾经由杨丽萍出演的部分都由主演之一的杨伍来完成,与前辈杨丽萍一样,杨伍也在收获着无数的荣誉和掌声。 上市,对于艺术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杨丽萍如是向《21CBR》表示,要使公司逐步弱化对她个人的依赖,缔造一个长久存续下去的品牌。如果成功,也为国内的艺术家们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文化传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