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便秘可以导致腹部胀满、食欲下降,还可能会出现口干、口臭。长期便秘,排便的时候用劲有可能会诱发肛裂或者长期导致痔疮的发生。对女性患者,长期的便秘、毒素的吸收有可能会导致*褐斑的形成,对于心脑血管病人而言,排便的时候负压持续的增高,减少回心血量的同时使颅内压持续的增高,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便秘,在中医中称为“阳结”“阴结”“脾约”“大便难”“里急后重”“五更泻”。早在明代,就有对便秘的文献记载,薛己在《外科发挥》中设有“便秘门”,这也是我国在古文献中首次提出“便秘”病名。造成便秘的原因主要有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气血虚衰、外邪侵袭。
中医理论中,凡是病证,必有虚实(太过为实,不足为虚)之分,便秘也是如此。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其中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冷秘,虚秘又包括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众多,外治法治疗的方法主要有灸法、拔罐、浴足、药浴、刮痧、穴位敷贴、敷脐、药熨、熏蒸等,都具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另外,穴位按压、气功治疗、肌肉锻炼、饮食调节,也是解“秘”的好方式。
拔罐器具的种类繁多,适合家庭应用的罐有竹罐、玻璃罐、抽气罐。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火罐法和抽气法。拔罐法治疗便秘具有简便易操作的特点,免除吃药的痛苦,患者的体验感较好。
中医的足浴,即用热水洗脚。热水洗脚时,热水加上用双手的揉搓按摩,可刺激足部经穴,通过经络疏通气血,促进脏腑气血运行,并温煦脏腑,调节脏腑功能。尤其对肠胃可增强其功能,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排便,从而防治便秘。热水可对足上丰富的神经末梢产生温和的刺激,进而反射到大脑皮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及全身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作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热水足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防治便秘的方法。
穴位按压术是采用针灸的原理,运用穴位按摩的方法,调节身体脏腑功能,促进身心健康,特别是增强排便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一般便秘时,总有腹胀之感,这是因为大便滞留在肠内,使肠内微生物繁殖,引起发酵或腐败,所产生的气体积存在肠内的缘故,但不是每个便秘患者都有腹胀。按摩治疗时首先要温暖腹部,再就是用点穴指压手足部的穴位,强刺激足三里、三阴交穴,以及合谷穴,使之产生酸胀感,即能有效。如果腹胀则应避免强刺激腹部,否则只会增加痛苦反而毫无效果,此时则可按摩肋骨下端,两手掌按住心窝处,沿着肋骨下端,像写八字似的按摩,指头轻压肋骨,反复10~20次。这种按摩方法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缺乏或胃下垂。以上按摩可自己做,也可由他人帮助做,长期坚持,具有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
此外,揉腹按摩可预防便秘,用自己的手掌按于脐部或脐上四指处,适当加压顺时针方向揉动按摩腹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左右。或一呼一吸揉动按摩1次,共15~30次。可使腹部气血流通,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运动,增加胃肠蠕动,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粪便的排出。持之以恒,坚持揉腹按摩健身法,可以预防便秘。
另外,中医传统保健运动如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都能预防便秘、改善睡眠、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长期坚持此类运动锻炼,对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药食同源,防治便秘。杜仲茶、决明子茶、芦荟茶、饮醋疗法、冷饮疗法,都是治疗便秘的简便方法。其中,饮醋疗法,是将米醋两勺(约30ml)、蜂蜜两勺,加3~5倍的水搅拌,每餐后饮用。米醋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便,直接饮用会伤及胃和十二指肠,因此要稀释后饮用,便秘严重者可以加大米醋剂量。冷饮疗法则是在晨起后空腹饮用一杯凉开水或一杯冷牛奶,肠胃受到刺激会产生便意,有便意时立即如厕解便,长期坚持就可以养成晨起排便的好习惯。除了喝,还有能吃的“解秘”食谱,例如冰糖炖香蕉、香蕉粥、百合蜂蜜饮、芝麻粥、北杏炖雪梨、无花果蜜糖粥,都是解“秘”妙招。
预防便秘在日常,在生活中就应该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增加运动、进行适当的按摩等,可以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病率,减少因便秘而诱发的其他疾病。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道恶性肿瘤等也会有便秘的症状表现,若通过上述方法不能够缓解便秘的症状时,应积极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进行系统检查和必要的药物干预,切勿盲目使用泻剂,延误病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