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中石化便利店拓展迟缓 专家称细节决定成败联商
中石化对非油品业务(主要是便利店)的拓展计划,似乎和他现实的执行步伐并不合拍。 昨天(18日),中石化天津公司一工作人员对说:“目前天津的便利店基本还是维持现状,现有的便利店经营情况还可以。 ”中石化北京公司一工作人员则告诉,北京公司为此开设了一个800咨询电话,但拨打后被提示“该号码尚未提供服务。” 按照此前4月15日中石化公布的计划,天津和北京是中石化拓展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的急先锋,应该在1个月内完成900多座加油站的非油品业务增设工作;与此同时,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1.25万座加油站也应该开始引入非油品业务。 紧锣密鼓拓展便利店 尽管如此,与中石化签署了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合作合同的东方实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还是告诉,“目前一切计划都在稳步进行中。” 昨日(18日),一内部人士告诉,自从4月份中石化开始选择非油品业务合作伙伴以来,已经与很多企业开始了多轮谈判,预计6月份中石化的各项合作伙伴就会浮出水面。该人士告诉,目前,中石化主要是分户外广告、汽车服务和便利店三块和潜在投资对象展开谈判,主要的做法是统一使用“石创”品牌、由合作伙伴经营业务,中石化自己采取资产(如场地、房屋)入股。 该人士并告诉,中石化基本上是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希望某一领域全国只选择一家合作伙伴来做,这样协调上比较迅捷,但这也对合作伙伴的实力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他说,比方说,只是拥有全国的信息络这一条就足以把大部分合作对象挡在门外。 第二个方案则是全国按照华北、华东、华南等几大区分别来选择合作伙伴。该人士表示,中石化比较倾向于第一种方案,也可以接受第二种方案,但以前媒体所报道的,按各个省来分别选择合作伙伴的可能性很小。此外,该人士向证实,在便利店业务方面,物美、利客隆、联华快客和一些国际知名的便利店经营者均参与了谈判。 事实上,中石化对非油品业务的兴趣远远不止这三大块。东方实创公司CEO兼财务总监*此前曾表示,双方将按照“统筹有序、积极稳妥”的原则,对非油品业务进行分期、分批开发,以后还将陆续开发在国外市场比较成熟的餐饮、银行提款机、彩票等等业务。中石化公司更是自信满满,认为“中石化在加油站开展非油品业务具有独特的优势”。中石化负责人曾表示,品牌上,中石化具有认知度;络覆盖上,中石化遍布全国城乡、国道省道有3万多座加油站,络较为完善;按加油站每天接待顾客200人计算,每天的客流量就有600万人,商机无限。 不过,两年前中石化在上海的“试点”并不成功。当时,中石化曾经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来吸引零售商的“加入”,包括对快客免去其一年的场地租赁费,可是快客在投资30多座加油站后并没有进一步开店的打算。更早的时候,上海捷强连锁公司也从他们与中石化合作开设的30家加油站便利店中“悄然离去”,留下了“经营不佳”的理由。 国外榜样的力量 BP公司是“加油站+便利店”这一模式的坚定支持者,BP中国首席执行官德开瑞曾透露过一个数据,为传媒广为传播,即在国外,便利店已经撑起了加油站利润的半壁江山,而早在2002年,BP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零售总利润中,非油品业务所占的比例已分别达到36%、40%和48%。 的确,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已经意识到,随着油品零售业务利润率下滑,以及车主的多样化市场需求,非油品业务的收入已成为加油站利润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在德国,便利店等配套设施的赢利占加油站总赢利的40%。 在日本,石油巨头出光公司提出以“总费用-非油品销售/总加油量”来衡量一个加油站的竞争力,值越低,非油品销售占的比重越大,加油站越有竞争力。 而在美国,加油站干脆被称做“服务站”(ServiceStation)——名称的改变,实质上意味着一种新的业态的出现。资料显示,在美国,加油站油品业务的平均毛利率约为6%,而非油品业务的平均毛利率超过四成,其中食品、饮料的毛利率更高达70%以上。 有了国外榜样的力量,中石化谋求旗下加油站的转型也就有了内在的推动力和切实的说服力。 国内现状不乐观 事实上,国内加油站便利店市场,早已引起了国际石油巨头的关注,成了当前成品油市场竞争的新宠,但盈利状况不尽如人意。中国加油站的分析师张学*就此认为,中石化启动非油品业务是今后国内加油站发展的大趋势,但短期内,不会对中石化的营业效益带来大的提升。 理论上讲,从点布局来说,现在利用加油站进行商业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私车越来越多,消费目标人群在扩大;另一方面,连锁业态已从最初的商品零售,渗透到餐饮、彩票、修车乃至广告等服务,可能促使加油站加速成为全国性的连锁平台,并进行大规模的低成本扩张。中石化自己就认为,进*非油品业务、开设便利店,不仅有助于增强中石化加油站的配套服务功能,也将促进中石化加油站的油品销量,提高加油站闲置场地、房屋等资产的利用率,增加企业赢利等等。 此外,由于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世界石油巨头已经进入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并纷纷将加油站便利店业务视为撒手锏,在这种情况下,中石化也不得不“人有我有”,以免被拉下太多差距。 于是,光明的前景和不乐观的现状就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也正在进行便利店业务试点的中石油曾表示,“目前除了一些中石油BP的加油站便利店能盈利外,中石油自己的加油站便利店很多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中石油把便利店定位为加油站的“配套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最新的一份对中国加油站盈利模式研究的调查报告更显示,经营加油站内的便利店,前三年可能赔钱,后两年基本持平,五年以后方可盈利。专家认为,便利店业态本身需要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才能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也就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勉强达到这个标准,因此加油站便利店还处在起步阶段不足为奇。 细节决定成败 有分析将国内国外发展加油站便利店的背景进行了对比,认为差距过大,不能照搬。 分析认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是一种生活必需品;而我国主要是通过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因此,生活消费习惯与外国人有着根本的不同,基于汽车的很多需求,还都没有足够庞大。另外,美国地广人稀,居住地分散,在中国随处可见的食杂店在美国居住区中难觅其踪,于是加油站里的便利店就填补了这个空缺。而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由于法律对普通商店的营业时间有限制,每天最晚营业时间不能超过晚上8点,周日不可营业,而加油站便利店却不受限制,可以24小时营业,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另外,发达国家对司机的驾驶时间也有限制,要求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连续行驶2小时就必须休息15至20分钟,这时,加油站便利店就成了司机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尽管国内国外有这么大的差异,但也必须看到,合资加油站的便利店业务却做得有声有色,以广东省中石油BP为例,2003年,其江门石油有限公司便利店的销售收入达5690万元,利润790万元。该公司乐观认为,未来几年,非油品业务利润有望提高到10%。 专家认为,这充分说明了细节决定成败。 一方面,合资加油站实行统一采购,其他服务则与专业公司合作。这样可以从大的物流配送公司和批发零售商的大批量采购中取得折扣、降低成本,而在快餐、洗车等项目上,则与社会上的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利用专业公司的管理经验和服务优势。 此外,对于便利店等服务设施的管理,各合资公司都运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配备人员精干,大型加油站员工人数不超过5人,小型加油站只有1人,并实行24小时营业。而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石化、中石油在便利店的管理上远远比不上合资公司的效率,比方说,加油站自动化程度低,依靠大量工作人员弥补;一个便利店一天需要三班工作人员,现阶段的利润尚不足以补偿劳动力成本。 因此,对于加油站非油品业务是不是应该整齐划一、大干快上,不少专家认为还是应该稳步推进,逐步扩张,当然,如果中石化打算承受前期巨大的推广成本,那另当别论,毕竟,如果方向是正确的,前途也是光明的。(消息来源:第一财经 蔡卫国)